南京萬至防水-建筑防水行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綱要2021-04-11 22:31來源:南京萬至
建筑防水是關系到國計民生的重要產業,建筑防水關乎建筑安全和壽命,關乎百姓民生和安康。
2. 產業結構調整效果初見端倪 “十二五”期間,行業主營業務收入持續增長,年均增長率13.87%,企業盈利能力明顯增加。行業中涌現出年銷售收入超過50億元的企業,年銷售收入超過10億元的企業達到8家;行業前50位企業的市場占有率超過35%,行業集中度顯著提高。 3. 科技創新取得豐碩成果 1家企業獲批籌建“特種功能防水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成為行業的首家國家重點實驗室。 4家企業獲批被認定為“國家火炬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多家企業獲批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 一批骨干企業建立了研發中心,其中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5家,院士專家工作站1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家,研究生工作站若干家?!笆濉逼陂g共有1家單位承擔、6家企業參與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重點項目,1家企業承擔國家“863”計劃項目,2家企業承擔了5項國家火炬計劃項目,其他還有若干國家重點新產品新技術項目。 “十二五”期間防水行業企業加大了科研和專利申請力度,其中1家企業的1項發明專利榮獲了“中國優秀專利獎”,成為國內首次獲得該獎項的防水卷材技術。 五年來,編制、修訂了72項標準規范,其中工程建設標準16項,產品標準45項,試驗方法等其他標準11項。 4. 品牌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通過在全行業開展“建筑防水行業企業信用等級評價”和“建筑防水行業知名品牌產品”評選活動,31家企業的45個品牌產品入選 “建筑防水行業知名品牌產品”,114家企業獲得A級以上信用等級,其中AAA級企業75家。 5. 主要防水材料質量顯著提升 自2012年起,國家質檢總局連續4年開展建筑防水卷材產品質量提升活動,建筑防水卷材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合格率從83%上升到95%,防水卷材產品質量水平逐年提升。 推動國家質檢總局發布《建筑防水卷材產品生產許可證實施細則(2013版)》,推動工信部發布《建筑防水卷材行業準入條件》。 2015年國家質檢總局在22個省級行政區域開展“建筑防水卷材產品生產許可獲證企業專項監督檢查”;創新了證后監管與質量監督相結合的監管方式,以及政府監督與行業協會參與相結合的監管模式;并連續3年開展建筑防水卷材“質檢利劍行動”。 中國建筑防水協會在國家質檢總局的指導和支持下,圍繞產品質量提升,先后組織開展了“質量提升年”、“培訓年”、“成果年”、“質量提升省市行”、“質量提升萬里行”等活動,推動落實骨干企業的質量主體責任,以標準為抓手,實現產業升級;協會還組織開展了行業產品質量動態監督檢查,并對“促進防水行業健康發展產業聯盟”企業和壽光質量提升示范區內的企業進行了質量抽查。 2013年,中國建筑防水協會引導成立了由13家大型骨干企業組成的“促進防水行業健康發展產業聯盟”;聯合11個省市地方協會組成11個區域質量誠信聯盟;在國家質檢總局執法督察司的主導下,31家重點企業成立了“打假保優協作網”;共有約200家企業通過以上各聯盟明確承諾落實質量提升的主體責任。 6. 多層次的人才培養平臺初步建立 “十二五”期間,行業在從業人員學歷教育、專業技術培訓等方面取得了成果。 湖北工業大學培養了建筑防水專業本??飘厴I生合計近300人,完成了兩期防水材料與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班的招生工作。 2013年,中國建筑防水協會組織行業專家編寫了《全國一級注冊建筑師繼續教育培訓教材之九——建筑防水》。協會專家參與了近100場《建筑防水》必修課培訓工作,超過10000名注冊建筑師參加了專場培訓。 中國建筑防水協會先后組織并邀請了德國、美國、加拿大的專家來華培訓行業技能培訓師,先后培訓了行業注冊培訓師近200名,建立了行業及企業職業技能培訓中心共11家。 國家建材特有工種職業技能鑒定(040)站鑒定了各級別防水工、檢測工近6000余名。 2013年-2015年,舉辦了3屆“全國建筑防水行業職業技能大賽”,開展了各級別比賽近30場,34人晉升為行業技師,7人獲得“中國屋面防水大師”稱號。 7. 商業模式創新初見端倪 企業積極探索商業模式創新,企業由產品生產開始向下游應用領域延伸,提高了企業盈利水平,加速了企業轉型升級,已有企業嘗試防水工程質量商業保險。 國家基礎設施和公共建筑建設方對防水重要性的重視程度明顯提高,大型房地產開發商已與行業龍頭企業建立戰略合作關系,通過集中采購擴大了優質產品的市場份額。 (二)主要問題 1. 產業政策落實不到位 政府和社會對環保要求越來越嚴,而防水材料生產企業普遍存在環保技術水平不高、設施陳舊,部分企業生產工藝和產品配方落后,使用不合格原材料,使行業環保問題更加突出。 部分企業沒有切實落實《建筑防水卷材產品生產許可證實施細則》的相關規定,不少企業仍未達到《建筑防水卷材行業準入條件》的要求。 2. 產業結構不合理 截至2015年底,取得防水卷材生產許可證的企業共計975家。防水材料生產企業規模小、數量多的特點仍然突出,市場集中度低。落后產能過剩,導致惡性競爭。 產品同質化較為普遍,長期存在生產和使用不合格產品、無許可證產品的不正?,F象,市場行為規范程度仍然較低,影響了防水行業健康發展。 3. 創新能力不足 國內的生產技術、生產裝備、產品種類等生產能力與國際先進生產技術水平差距逐步縮小,但行業技術基礎理論研究缺乏,企業創新的能力和動力不足,企業過度重視主要材料而輕視配套材料,重視產品技術而輕視應用技術,重視市場開發而輕視技術儲備。 4. 應用領域市場規范程度有待提升 目前,行業主要以材料生產企業為主,與下游建設行業相關各方的協同機制有待完善,防水設計專業能力不足,防水系統配套與應用技術不成熟,防水工程質量保證體系不健全。 施工企業依然弱小,施工主體責任不明確,工程資質掛靠以及非法轉包、分包現象普遍,防水產業工人培訓不足、專業技能水平不高。 防水工程市場不夠規范,工程質量監督不到位,不合理低價中標造成防水工程質量問題突出,建筑滲漏率仍居高不下,給建筑安全帶來隱患。 二、“十三五”發展指導思想、發展戰略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國家產業政策為導向,以轉型、創新、融合、綠色為行業發展理念,以提高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斷滿足國家發展建設需求,推動行業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實現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二)發展戰略 1. 轉型升級戰略 以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宏觀政策為指導,全面落實國家產業政策,轉變行業增長方式,不斷提高市場集中度;引導行業產品結構調整,淘汰落后產品、落后工藝、落后技術和落后裝備,開拓新的市場領域,促進產業升級和結構優化。 2. 創新驅動戰略 推進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和管理創新。加強基礎理論研究,以科技創新帶動全面創新,以企業為創新主體,推進產學研協同創新;轉變企業經營理念,以商業模式創新全面提升市場競爭能力;借力信息技術,以管理創新推動企業提質增效。 3. 產業融合戰略 構建原材料供應、產品制造、設計、施工應用和服務的全產業鏈平臺,促進行業融合,推動全產業鏈資源流動,增加產品和服務附加值,全面提升防水行業價值。 4. 綠色發展戰略 以科技創新為支撐,以綠色建筑和綠色建材評價為導向,推廣清潔生產,落實節能環保產業政策,優化產品結構;打通綠色產品、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等全要素發展路徑,滿足綠色建筑需求。 5. 人才發展戰略 樹立技術、營銷和管理人才并重的理念,把培養、引進人才作為企業(行業)發展的基礎。完善學歷教育、職業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等多層次人才培養體系,夯實行業發展的人力資源基礎。 探索防水工人職業化制度。 6. 行業自律戰略 完善行業自律機制,主動接受社會監督,自覺規范企業商業行為。加強信用體系建設,打假扶優,構建公平競爭的市場生態。 建立和完善行業自律組織,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鼓勵企業積極參與行業建設,提高企業的質量安全主體意識,踐行企業社會責任。 (三)發展目標 依據國家“十三五”發展規劃,綜合考慮我國“十三五”期間經濟形勢以及防水行業未來發展條件,今后五年防水行業的主要發展目標是: 1. 持續保持行業健康發展 “十三五”期間,主要防水材料產量的年均增長率保持在6%以上,到2020年,主要防水材料總產量達到23億平方米,滿足國家建設工程市場需求和人民對品質生活日益提高的需要,不斷開發海綿城市、海洋工程、地下綜合管廊、裝配式建筑、綠色建筑和既有屋面翻新等領域的增量市場,促進行業持續增長。 2. 繼續深化行業結構調整 “十三五”末期,培育20家大型防水企業集團,培育100家大型制造企業;行業中涌現出若干家年銷售收入超過100億元的企業,年銷售收入超過20億元的企業達到20家以上;行業前50位的企業市場占有率達到50%。形成2-3個建筑防水材料產業基地,發揮產業集群優勢,明顯提升行業集中度。 3. 顯著增強科技創新能力 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推動企業、科研機構新建3-5家國家級或省級技術中心,鼓勵重點企業加大研發投入。 不斷提升行業知識產權意識,專利申請數量年平均增長率10%以上,其中發明專利占比10%以上。 4. 加強標準規范引領作用 構建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標準體系,以國家標準化改革為契機,以標準、規范、圖集、工法的編制和應用為抓手,引導和促進行業產品及工程的質量提升;不斷開展國內標準規范的國際化。 5. 大力提高產品和工程質量 通過節能環保和綠色發展的產業政策和技術引導,研制和推廣耐久、可靠的防水系統,大力推進滿足工程需求的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的應用,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和使用壽命;推動建立防水工程質量保證保險制度,顯著降低工程滲漏率。 6. 進一步發揮品牌效應 繼續開展品牌建設,加大對優質產品的宣傳和推薦力度。力爭形成50個以上在國內有影響力的行業知名品牌。 積極參與國際市場競爭,依托“一帶一路”國家戰略,擴大防水產品和成套裝備的出口,提升民族品牌在國際市場的認知度?!笆濉蹦┢?,行業中涌現有國際競爭力的品牌。 7. 完善多層次人才培養體系 推動學歷教育、職業教育的發展,完善行業注冊培訓師制度,持續參與注冊建筑師的繼續教育工作,加強行業專家隊伍建設。 逐步開展防水工人職業化基礎建設,重點開展基礎性的職業技能培訓,推動建立1-2所防水行業職業技能培訓學校和30個企業職業技能培訓基地,注冊培訓師人數增加25%以上。 擴大防水工人職業技能大賽的領域和規模,并納入“中國技能大賽”序列,全面提升從業者的職業技能水平;積極參加并申請承辦國際屋面工人職業技能大賽,汲取國際先進施工技術。 8. 推動防水工程市場機制創新 推動企業由單一的材料供應商向防水系統服務商轉型。 初步建立以防水工程承包商為主體的防水工程市場體系。培育10000家具有施工資質的防水工程承包商或屋面工程承包商。鼓勵組建防水施工專業勞務派遣公司。 系統研究與推廣先進屋面工程技術,探索實施屋面工程專業承包制度。 9. 促進中小企業發展 引導中小企業提質增效,走精、專、新、特的差異化發展道路,向專業配套商轉型,提升企業市場競爭綜合能力。 (四)主要措施 1. 優化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 嚴格執行《建筑防水卷材產品生產許可證實施細則》和《建筑防水卷材行業準入條件》,落實節能環保相關產業政策。 引入社會資本,推動行業整合優化。鼓勵大型企業通過兼并重組、海外擴張,繼續做大做強,在行業中起到引領示范作用;引導中小型企業通過提升產品質量、規范經營行為等實現可持續發展,促進企業做專做精,鼓勵企業提供差異化的產品和服務。 制定和實施綠色生產、綠色產品、綠色應用等方面的標準、評價辦法和認證規則。 以綠色建筑為目標,研發并推廣種植屋面、熱反射屋面、通風屋面等具有綠色功能的材料和系統;推動綠色施工,改進施工工藝、機具裝備,滿足綠色建筑的需要。 以綠色建材為抓手,從原料、配方、裝備、工藝等方面著手,大力發展功能可靠、經久耐用、綠色環保的防水密封材料。鼓勵開發具有復合功能的防水系統。淘汰高污染、高能耗的改性瀝青防水卷材生產工藝及生產裝備。限制廢膠粉、廢機油等有害物質在改性瀝青防水卷材中使用。淘汰紙胎瀝青油氈、膠粉改性瀝青防水卷材、瀝青復合胎柔性防水卷材等落后產品及其生產裝備。規范聚乙烯丙綸復合防水卷材的生產和應用。定期發布行業技術白皮書和推限禁產品目錄。 依據《中國制造2025》,推動防水行業兩化融合和智能制造。 2. 全面推進產業鏈融合 落實產業融合戰略,加速生產型企業向生產服務型企業轉變,融合咨詢、設計、材料、施工、翻新、維修等產業鏈各個環節。 重視配套材料研制及生產,推動產品應用系統化。更加重視針對主要防水材料的專用輔助材料、配件及施工裝備的研制及生產,依據標準規范推動防水材料應用系統化。 鼓勵企業與大型原料供應商戰略合作,穩定生產原料的品質和渠道,改善生產工藝,提升產品質量;鼓勵企業與建筑設計機構合作,提高防水工程設計水平;鼓勵行業企業與大型房地產商和建筑工程總承包商戰略合作,促進防水工程質量明顯提高。 鼓勵企業產能共享。 3. 開展科技研發和管理手段創新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探索設立行業科技發展基金,開展行業技術基礎理論研究,加強技術儲備。集行業之力,依托“特種功能防水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省市級技術研發中心、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等創新平臺,逐步建立防水工程基本理論體系,加強防水材料結構與性能關系和施工應用技術研究,發展高效、節能、運行可靠的生產裝備,強化配套輔助材料、專業施工機具研制及推廣,鼓勵研制針對不同防水體系的維修、翻新技術及產品。 加強信息技術在防水行業中的應用。促進行業信息化、工業化融合,應用互聯網技術,積極探索實施智能化生產、智能化物流、機械化施工和電子商務,提升行業勞動生產率;推動建筑信息模型技術(BIM)在防水工程中的應用。 4. 加強產品和工程質量建設 恪守建筑防水卷材生產許可證制度。踐行“政府主導、企業主體、行業自律、社會監督”的質量共治新機制,進一步開展質量提升活動,推動政府加嚴對獲證企業的監管,協助政府開展防水行業產品質量監督和“質檢利劍”行動等工作,落實企業質量主體責任。繼續開展企業標準化實驗室評定工作和行業防水卷材物理性能檢驗比對試驗工作。 敦促政府加大對防水工程質量的監督檢查力度。推動建立防水工程質量保證保險制度,顯著提升防水工程質量。 5. 全面落實國家標準化改革措施 完善防水行業產品和工程標準體系,積極開展團體標準編制工作,提高標準、規范、圖集、工法等技術文件的制修訂水平,加強標準規范在轉型升級、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產品質量和工程質量提升等方面的引領作用。鼓勵企業實行企業標準自我聲明公開。 6. 培育并提升企業競爭力 引導企業加強品牌建設,形成一批消費者滿意、用戶信任、社會認可的優質產品、優質品牌和優秀企業,實現以質取勝、優勝劣汰。 通過開展建筑防水行業企業信用評價工作,加強行業誠信建設,在行業內宣傳和扶持一批能夠發揮引領作用的優秀企業,形成行業自我管理、自我發展的機制。 引導行業優秀企業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積極履行質量承諾,主動接受政府部門、社會和媒體監督,勇于承擔對消費者、合作方和企業員工的社會責任。 主動抵制惡意市場競爭,營造公平正義、共建共享的防水市場新格局。 7. 多舉措建設多層次的專業人才隊伍 加強行業技能培訓基地、培訓教材、培訓師資、專家隊伍等方面的建設,建立行業職業技能培訓機構。 探索制定職業標準和評價規范,并組織開展行業技能評價工作。 繼續開展生產工、檢驗工、防水工、打膠工的職業技能培訓和鑒定,繼續在各省市開展職業技能大賽,并擴大規模和區域。 完善注冊培訓師制度,增加培訓師培訓內容,開展注冊培訓師的繼續教育工作,擴大培訓師隊伍。繼續邀請國外專家來華開展培訓師培訓,學習先進培訓制度和應用技術。 持續參與注冊建筑師繼續教育工作。 擴大行業專家隊伍,加強專家梯隊建設,優化專家專業結構,發揮專家在研發、生產、設計、施工及維修等環節的咨詢和指導作用。 8. 加強行業社會力量的引領和監督作用 規范和發展行業社會組織和第三方服務機構。加強各類社會組織的引領、服務、協調、溝通職能,發揮好社會組織在政府與企業間的橋梁紐帶作用,積極向政府部門反映企業訴求并提出有效建議,高效高質實施政府購買服務中的各項工作,提升行業自律水平,推動行業健康發展。推動信息公開平臺的建設,強化行業社會組織和第三方服務機構的監督和評價作用。 發揮聯盟的示范作用,充分利用主流媒體及權威媒體,發揮好輿論監督作用。 9. 促進國際交流與合作 面向世界防水科技前沿,大力開展國際技術交流與合作,積極參加相關國際組織的活動,開展國際技術交流和合作,組織和參加國際技術論壇和展會。 加速行業國際化步伐;踐行“一帶一路”戰略,積極開拓國際市場。提高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打造國際知名品牌,鼓勵國際貿易,拓展貿易渠道;收購兼并國外有競爭力的企業,擴大海外市場的占有率。 (龍龍摘自中國防水網)
|